空投手游网

dnf未央宫任务流程_五陵地区入场任务怎么完成

编辑:空投手游网 来源:kongtou.net 时间:2024-05-19

五陵地区入场任务怎么完成

首先在赛利亚处领取任务 - [神秘的图纸],完成对话后,即可开启五陵地区。

深宫曲赚银子攻略

1.提高位份

赵允国是什么人

是赵充国

戏曲中有哪些悲剧人物

戏剧艺术的最高形式是悲剧,如孟姜女、窦娥冤再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戏曲都是家喻户晓!不仅翻拍成了各个剧种,还拍成了电视剧或者电影!

这些人物在故事里活灵活现,我们随着他们的喜乐一路发展,往往最后泣不成声!


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诺曼底战役期间,关于“沙漠之狐”隆美尔发生了一系列弄巧成拙的事件。

1944年7月,盟军和德军正在法国沿海地区激战,此时的隆美尔正在指挥德军部队进行抗登陆作战。隆美尔可能不知道的是,英军也截获了隆美尔频频到前线德军部队视察的消息,于是立即组织了一支特种部队——估计英军还是对1941年11月刺杀隆美尔的失败行动耿耿于怀,而且,谁让这位元帅如此喜欢跑到前线呢?如果能用特种兵击毙或者俘虏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势必是对德军士气的沉重打击。

隆美尔在诺曼底前线视察德军装甲部队

7月17日,隆美尔元帅去视察了党卫军第1装甲军军部,之后隆美尔准备返回。军长泽普·迪特里希建议隆美尔避开主要道路,注意隐蔽,从小路回去。但是隆美尔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截获这一消息的英军特种部队准备出动。

不过,没有听从部下建议的隆美尔引起了英联邦航空兵的注意,两架“喷火”(也有说法是“台风”)发现了这辆军官指挥车,飞机呼啸着俯冲而下,对指挥车进行了攻击。隆美尔在空袭中重伤,被送到军医院去,离开了前线。

也许这两架盟军飞机是恪尽职守的表现,不过实在是弄巧成拙——没有击毙隆美尔,迫使德军把隆美尔送到后方去医治,使得英军特种兵失去了刺杀隆美尔的一次大好机会。

3天后,也就是7月20日,德军内部反对的密谋组织终于出手了,他们制造了“720事件”,安放炸弹试图扎死(结果是炸伤),调动逮捕效忠纳粹的军政官员。

诺曼底前线德军被空袭后的惨状(剧照)

因为没死,密谋组织的兵变没有成功。密谋分子被抓捕,在授意的审讯之中,密谋分子之一德国空军中校凯撒·冯·霍法克指认隆美尔是他们的同谋,另外一个密谋分子卡尔·格德勒供认说,隆美尔是同谋,而且是计划中的德国临时总统候选人之一。

现代史学家一般认为密谋分子确实试探过隆美尔是否原意参加反的行动,隆美尔不置可否,也没有上报。

而且,密谋分子供出隆美尔是想让投鼠忌器——隆美尔当时任B集团军群司令官,负责抗击盟军的登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也许会大事化小?

然而这同样是弄巧成拙了,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

隆美尔这样善于进行坦克战的军官,正是上台后一手提拔起来的,恐怕潜意识认为他们的一切就是自己给予的。而且诺曼底登陆之后,和隆美尔进行了争论,隆美尔认为既然无法把盟军赶下海,恐怕德国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劝不能打到底了。则斥责隆美尔不要胡乱议论军事之外的问题。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起了杀心。

所以,密谋分子欲哭无泪地发现,咬出隆美尔非但不能帮他们减轻罪罚,还让更多的人倒霉,首先是倒霉的是西线德军总司令冯·克鲁格元帅,被召回受审,途中。而被逮捕的密谋分子被毫不留情地残酷处死。

英军特种部队

至于隆美尔元帅,被逼迫,英军也永远失去了刺杀隆美尔的机会。

所以,恐怕弄巧成拙的开端就是英国空军第602飞行中队的两位飞行员,这两位没有“过于敏锐”地搜索地面目标,也许就不会去空袭隆美尔的座车(他们当时应该不知道车上居然是隆美尔)——二战时期作战飞机精确打击的能力极差。那么英军特种兵也许就能成功杀死或者俘虏隆美尔元帅,那么就会让英军获得击毙或者俘虏“沙漠之狐”的荣耀,而且还会让隆美尔落下莽撞和粗心的名声。

最后,一系列的弄巧成拙使得隆美尔不但在战时德国的宣传加上战后的宣传成了神出鬼没的名将,而且因为死于下达的自裁命令,成了富有骑士精神的反纳粹将领,在公众的眼中的地位非常高大。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

刘邦的爹人称刘太公。作为第三个皇帝的亲爹,刘太公是挺尴尬的。

第一个尴尬,儿子是皇帝,刘太公却不是。

太公的妻子人称刘媪,前面和太公已经生了两个儿子。有一天,刘媪在河边淘米,一阵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有人就看见一条龙盘在刘媪身上。刘媪回家后,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这些屁话都是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阿谀拍马的人胡说的,刘邦为了显摆也承认了。可这样一来,太公就尴尬了,明明是自己生的儿子,可儿子却说自己的爹另有其人,那到底太公算哪根葱?更有甚者,左邻右居街坊中的不肖之徒暗地里都说太顶绿油油的,太公还没地儿说理去。

第二个尴尬,太公对刘邦可是一直看不上的。

太公一家就是朴实勤劳的农民,就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本本分分过日子。四个儿子,老大刘伯、刘仲除了种地,三脚踢不出一个屁。太公带着老大、勤劳耕种,算是迈入了富农的行列,就省吃俭用的供老三刘季、老四刘交读书,满指望两个小的能出人头地,广大老刘家的门楣。

刘交也是老实孩子,读书读的真好,有学问。老三刘季,也就是刘邦可就不行了,简直就是个祸害。读书没见有多好,倒是交了一帮狐朋狗友,山南海北的到处乱逛,还曾经跑到离家几百里外的汴梁城,想要当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是什么人,那是天上的人,那里是泥腿子能攀上的?果然,只看到刘邦瞎折腾,没看到他有什么出息。钱了不少,还净惹祸,官府动不动就来家抓人,老婆孩子爹娘老子都吃挂落吃牢饭。

太公气的对刘邦说:“你看看你二哥,老老实实种地,苦哈哈的挣下一份家业。你呢?二流子,穷的媳妇儿都说不上。”

刘太公是真的对这个游手好闲的刘季恨坏了。

第三个尴尬,刘邦的事业刘太公没少“出力”。

刘太公身体真好,儿子刘邦中年才开始创业,当爹的居然一直熬到儿子当上皇帝。刘邦创业也是一波三折,太公跟着也没少活受罪。

秦末还没有大乱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在芒砀山落草了。他倒是自由快活了,可苦了家里人。官府抓不住刘邦,就把他老婆孩子等抓起来,刘太公没少破费。

后来楚汉相争,项羽抓不住刘邦,就把刘太公、刘邦的老婆吕雉等都抓起来,威胁要活煮了刘太公,如果刘邦不投降的话。刘邦这个兔崽子居然对项羽说:“咱俩当初拜把子,既然是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要烹你爹,别忘了给我碗肉汤喝。”太公当时差点没吓死。我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民,你们这些天下英雄在我身上较什么劲那?

最后一个尴尬,就是当上“太上皇”了。

刘邦当上了皇帝,刘太公也从项羽那里出来了,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按理说可以过过清静日子了。

刘太公要求也不高,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就行了。小三儿当了皇帝,也有个样子了,每隔几天就来给爹磕个头,看望看望。太公过的也算舒心。

于是太公的管家就来说话了:“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却是人主,您老虽然是爹,却是个布衣老百姓。哪有人主给老百姓磕头的道理啊?”

太公听了就上了小心思,问管家该怎么办。管家说这么办这么办。

过了几天,刘邦又来看望爹了。刘邦的车还没停稳呢,就看到刘太公一身短打,抱着个扫把在门口迎接他。刘邦赶忙下车,过来要搀扶太公。太公抱着扫把,刘邦进一步,他退两步。刘邦心说,我爹今天是要跟我跳广场舞呢?问怎么回事?

太公说了:“人主怎么能给我这个平民客气呢?”

刘邦明白了,爹是给我要待遇呢!这好办。首任皇帝嬴政追封叫太上皇,我爹活着就见到我这么有出息,我也封我爹当太上皇。

于是,刘太公就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太上皇是太上皇,可不是太上皇帝。刘太公也只是解决了个待遇问题,实际权力可一点没有。

有一次刘邦大摆宴席,和群臣吃酒,太上皇也出席了。刘邦喝高了,对爹说:“以前你说我不如二哥会挣钱养家,你看看,我现在这份家业跟二哥比怎么样?”

老头儿老脸一红,刘邦大笑,群臣也大笑。群臣很多都是刘邦的乡亲发小,是太公的晚辈,太公看着他们光屁股长起来的。当着这么多人,刘邦让太公有点下不来台,尴尬了。

千古一后卫子夫,汉武帝的最爱,为何最后选

卫子夫被称为“千古一后”,她原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因偶然机会与汉武帝相遇,被汉武帝看中,入宫后先被封为夫人,极受宠爱,后被立为皇后。之后,因卷入“巫蛊之祸”,身亡;在她被立为皇后的三中,卫子夫尽责尽力、善良温和地管理着汉庭后宫,后宫因她的管理而没有妒妇娇女,没有因妃嫔相嫉而引发的恶劣事件;卫子夫被史学家称为“孝武卫皇后”,是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在司马迁所记载的四朝十余名后妃中,卫子夫是唯一被他所赞美的贤后。

卫子夫从被武帝万般宠爱到最后身亡,令人感慨!而所造成的原因,与武帝晚年昏庸及当时所面临的复杂局势密切相关的。

卫子夫(剧照)

第一,侯府初见,年轻的皇帝迷上了歌女

卫子夫是汉景帝年间出生的,他出生于河东平阳的寒微人家,关于她父亲,史书没有记载,而她的母亲卫媪曾经是平阳侯家的家僮 。卫子夫年少时在平阳侯家学习歌舞,后来成了平阳侯府“讴者”,即表演的歌女。

卫子夫有一位哥哥,叫卫长君;有两位姐姐,大姐叫卫君孺,二姐叫卫少儿,这卫少儿的儿子后来成了汉代著名的大司马骠骑将军,他就是霍去病。卫子夫还有三个弟弟,大弟弟卫青后来是大司马大将军,二弟叫卫步,三弟叫卫广。自从卫青、霍去病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卫家在顶峰时期,其卫氏支属除卫青之外,还有五侯,即卫伉、卫不疑、卫登,霍去病、霍嬗,当时卫氏一族,可谓威震天下。而卫家能有如此显贵和威势,与卫子夫入宫是有密切关系的。

人生道路上,常有很多偶然的际会,而有时候,一次因缘际会便能带来一生的荣耀。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春三月,上巳日,卫子夫便有了这样的一次影响她一生的因缘际会。

那一日,十八岁的少年天子刘彻去长安市东的灞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灾。在返回宫城的路上,刘彻顺路去平阳侯在京都的府邸,想看望他的姐姐、嫁给平阳侯曹时(曹寿)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个很有心机的皇室女子,知道他的皇帝弟弟将来侯府,她心中早就盘算好了,想好好利用这一次机会来实现她的一个计划。

平阳公主(剧照)

她知道刘彻与陈阿娇皇后结婚已有数年,但依然没有子嗣,她便便效仿她姑姑馆陶公主(窦太主),开始选择良家女子,以便能进献给皇帝刘彻。若是这计划成功了,她便能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于是,平阳公主选好了十几个美女,精心为她们装饰打扮,将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

汉武帝刘彻进入平阳侯府后,平阳公主便让精心装扮好的美女们去拜见武帝,可是,汉武帝对他姐姐为他挑选的十几个美女都不感兴趣。平阳公主感到很失望,她只好令美女们退下,她摆上酒宴,招待她这位皇帝弟弟。盛宴开始了,平阳公主让侯府的歌女在堂前表演歌舞,而在表演的歌女中,卫子夫演得最为精彩,那甜美悠扬的歌声,那轻盈妙曼的舞姿,显得特别优雅。

汉武帝全神贯注地看着歌女的表演,他的眼光聚焦在卫子夫身上。刘彻的动作和神态被平阳公主看在眼里,作为姐姐,平阳公主很了解她弟弟的心思。

歌舞暂停时,武帝起身去,平阳公主示意卫子夫跟随着去侍候武帝。年轻的皇帝意气风发,在尚衣的轩车里,面对着跟随而来侍候他的俊美歌女卫子夫,他情不自禁,立即临幸了她。而卫子夫在轩车里,成功地得到武帝的初幸。汉武帝回到宴会上,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他高兴地赐给了平阳公主黄金千金。平阳公主乘武帝心情高兴时,立即奏请将歌女卫子夫送进宫去,武帝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平阳公主此时心里高兴极了,她没有料到,他精心挑选的美女虽没有能被武帝看中,但侯府中的歌女卫子夫被武帝选中了,这对于她来说是更顺心的事,毕竟侯府中的歌女卫子夫是她培养起来的女子。在卫子夫告别时,平阳公主亲抚着卫子夫的背,轻声对她说:“去吧,在宫里,好好过,好好吃饭,要勤勉努力,将来若是富贵了,别忘了我这个为你推荐的人。”(参看司马迁《史记 外戚世家》)

卫子夫这个侯府的普通歌女就因为这一次与武帝刘彻的因缘际会,坐上了皇室的轩车,顺利进宫了。

第二,尊宠日增,从夫人到皇后

皇宫阴森幽暗,嫔妃众多,自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以来,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卫子夫没能再见到武帝的影子。一年前,她带着兴奋的心情进宫,而如今却让她大失所望,她觉得,皇帝早就把她忘了。深宫阴冷,她的心开始凉了。

建元三年(前138年),按武帝旨意,挑选宫中年迈体弱者释放出宫,武帝算也有些情义,他也亲自去了,卫子夫很年轻,不在被释放之列,但她一见到武帝,便哭着跪求武帝释放她出宫,她想回到平阳侯府去。武帝一见卫子夫,想起了轩车中的浪漫际会,把卫子夫留下了。他怜悯她,感到她有些特别,于是,武帝再一次临幸了她。说来也巧,这一次,卫子夫有了身孕,怀上了龙种。都说是母以子贵,自从卫子夫有了身孕,汉武帝对她倍加宠爱了。

卫子夫(剧照)

然而,母以子贵的卫子夫也因子而遭祸了。因为她有了身孕,这招来了陈皇后的可怕嫉妒。这陈皇后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是馆陶公主(汉武帝的姑母)刘嫖之女,当年,汉武帝还是胶东王时,刘嫖作为刘彻的准岳母(刘彻与陈阿娇当时已订婚),曾为刘彻立为太子作出过关键的贡献,这陈皇后是景帝的亲外甥女、武帝的亲表妹,她的性格很像她的名字阿娇,脾气火爆,骄横霸道。她凭着母亲的特殊地位而在宫中不可一世。 此时,当她得知卫子夫受到宠幸而有了身孕之后,多年没能有身孕的她嫉妒心大发。于是,陈阿娇便到刘嫖那里去大哭大闹,馆陶公主也十分气愤,眼看着她女儿尊贵的皇后地位有可能被一个歌女抢走了,她哪里能忍受得了。因而,蛮横的母女俩便使出了阴招。刘嫖秘密派人去抓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想以杀卫青作为威胁来恐吓卫子夫。此时,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得知了刘嫖的阴谋,他抢先带领一群壮士把卫青救下了,卫青因此而免于一死。

天佑有福者,幸运的人是邪行所挡不住的,卫青因祸得福。当汉武帝知道刘嫖母女想以杀卫青来威胁卫子夫时,他非常气愤。武帝是个很有个性的帝王,他对于敢惹他的人,他是要硬怼到底的,因而,他不仅不向他的姑妈刘嫖妥协,而且他还索性任命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让卫青有资格出入内朝,而且,他还任命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为侍中。此外,他还赐给卫家千金作奖赏。这明显是做给他的姑妈看的,之前,武帝年轻时,曾受到窦太后和王皇后的压制,他对于老一辈对他指手画脚的行为非常反感,这一次,刘嫖也让他非常恼火,他是不会对他的姑妈和他的皇后让步的。而卫青、卫长君却因此而得福了。

卫子夫母以子贵,卫家因女而得福,之后的十年,卫子夫备受武帝宠爱,尊宠日增,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卫子夫长时间受“大幸”,先后为武帝生下三女(后来又生下了一男即刘据)。卫家也因为她而倍显尊贵。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为妻,而公孙贺也因此成为武帝的亲信,后来升任丞相;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与陈掌有私情,武帝不但没有指责陈掌,还特意召见了他,并令他担任詹事,负责掌管卫皇后、卫太子的家事,后来,霍去病成了陈掌的继子;公孙敖因与卫家亲近而以骑郎身份侍奉武帝,后来成了统兵将领。当然,受益最大的是卫青,他升任为太中大夫。在武帝一朝,难有比卫家更显尊荣的了。

刘嫖之女陈皇后仍不死心,这回她想用妖术来让自己受宠幸而得子。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暗中用巫术媚道,想以此得宠,她以 “蛊诅他人,求己亲媚”的神秘,想让武帝宠幸她。不过,这事被人揭发了,武帝知道后十分愤怒,他派御史大夫张欧负责调查媚道之案,张欧令其下属侍御史张汤深入调查。张汤是一个查案十分仔细的人,他查出了楚服等人为陈皇后施行巫蛊邪术。在汉代,于祠堂祭祀,祝告鬼神,祸害他人者,属大逆不道之罪。陈皇后是巫蛊媚术的幕后指使者,这便是严重犯法,是大罪,于是,当了十一年皇后而没有子嗣的陈阿娇被以惑于巫祝罪被废去了皇后之位,搬到远郊的离宫去居住。这一次,馆陶公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她折腾着想害卫子夫,却连她女儿的皇后之位也没有能保住。

武帝陈皇后的半年之后,卫子夫迎来了她最好运的时期。她怀上了龙种,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受宠十多年的卫子夫为二十九岁的汉武帝生下第一位皇子。

当了十几年的皇帝,终于有了皇子,汉武帝欣喜若狂,他为了庆祝皇长子出生,举行了很有文化和宗教意义的庆祝,他下诏令当时写文章的顶级高手枚皋和东方朔来著文庆贺。枚皋是西汉辞赋家枚乘之子,他作了《皇太子生赋》;东方朔是辞赋名家、太中大夫,他作了《立皇子禖祝》 。此外,汉武帝还下旨,专门修建了祭祀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的神祠,以感谢上天赐予他第一位皇子。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为他的这一皇长子取名为刘据,满朝文武也为皇帝得了第一位皇子而兴高采烈、欢喜万分。

在这喜庆的气氛中,中大夫、纵横家主父偃登场了,他非常了解汉武帝的心思,他立即上书汉武帝,奏请立卫子夫为皇后。卫子夫虽然是歌女出身,但她的贤惠连朝中大臣都有所耳闻,大多数大臣都赞同立卫子夫为后,于是,汉武帝准了主父偃之奏,于元朔元年的春天三月甲子这一日,举办了一个仪式,册立卫子夫为皇后。

汉武帝在立后诏书中说:“朕闻天地不变,施化不成;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因势变通,民心振奋。’《诗》曰: ‘通天地之变而不失道, 择善而从。 ’ 朕欣赏唐虞而乐观殷周,愿以史为鉴。今大赦天下, 与民更始。有犯罪畏罪逃亡及久欠官物而被诉者, 于孝景帝三年之前所犯者,皆免予处置。”(参看班固《汉书·武帝纪》)

从此,立皇后而大赦天下成了汉家一种礼制。此时,才思敏捷的郎官枚皋作了《戒终赋》献予卫皇后,此赋一改往昔他的辞赋的那种诙谐幽默的风格,非常严肃认真地建议皇后将贤惠优良的品德保持下去。

卫子夫成功地从侯府的一位歌女变成了大汉王朝的皇后,于是,未央中宫椒房殿在一年八个月之前送走了一位骄横霸道的皇后,如今却迎来了一位贤惠的新主人。

说来也巧,当年汉武帝七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也在七岁时被汉武帝立为皇太子。过了不久,汉武帝从博学的大臣中选出了沛太守石庆为太子太傅,并派德高的博学者作辅佐,教育太子学习《公羊传》,之后,又教太子学《谷梁传》。太子加冠时迁入了太子宫,武帝令人专门建了“博望苑”,取博览望远之意,让太子作为接待宾客的苑囿。

此时,武帝对太子刘据是既宠爱又充满期待,他精心地让博学大臣来培养他的这位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在卫子夫被立为皇后的一段时间内,她的娘家卫氏一族在声誉、名望和功绩上都达到了高峰,不得不说,卫家的男人们确实有因她而贵的受庇荫之利,但是,卫家的男人们却并不因此而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他们以超常胆识和卓越的才能建立了巨大的功勋。其中,以卫青、霍去病最为杰出。他们身披戎装,率领千军万马,挥师北上,十数次出生入死地深入敌后,一次次击败匈奴蛮兵,在祁连山设郡,巩固了大汉王朝的边疆,让大汉王朝的大振雄风,立下了赫赫战功。卫氏一门成了当时最会打仗的家族,一门两大司马,六人封侯,两人(卫青、霍去病)代领太尉军权,指挥汉朝的绝对军事主力。

卫氏一门,尊贵震天下,而却又都是忠臣良将,当时有歌谣《卫皇后歌》唱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参看《史记·外戚世家》)

第三,容颜虽衰,信任和尊贵反而日益倍增

太子刘据逐渐长大了,而皇后卫子夫的容颜也渐渐衰老了。历来,后宫都不缺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像汉武帝这样气派非凡、意气风发的帝王,自然是不会守着逐渐衰老的卫子夫而不宠幸其他年轻美丽的妃子的。元朔六年(前123年),有一位年轻貌美的王夫人出现了,汉武帝渐渐地放下了十五年来持续对卫子夫的宠爱,把情感转向了王夫人,之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邢娙娥,特别是有了赵婕妤,即钩弋夫人,在情感上,卫子夫当然比不过这些年轻的妃子。

可贵的是,卫子夫并不像当时的陈皇后,她没有因容貌渐衰而自卑,也没有因其她妃子的美貌、受宠而嫉妒,她依然坚持着辞赋名家枚皋的那篇《戒终赋》所说的,一直保持着贤惠之德。卫子夫在宫中,依然宠辱不惊、淡定自若,她以平常心来看待武帝对一个个年轻貌美妃子的宠爱,坚持以她的优秀德行来应对后宫的种种事务。在卫青、霍去病功勋卓著时,她不因弟、甥的巨功而骄傲,一直保持着低调;在卫青、霍去病去世后,她以她的德行和稳重,依然获得了武帝的礼遇与尊重。卫子夫尽心尽力、稳妥周全地处置好后宫事务,并在武帝每次出巡时,代为管理少府所掌管的宫中事项,待武帝归来时再作汇报,而武帝充分信任她,几乎没有对她提出过异议,有时,武帝索性不听卫子夫汇报,而任由她自主处理少府所管的事务。为皇后能如此,令天下后宫嫔妃羡慕不已!

第四,巫蛊祸起,太子蒙冤,一代贤后以死明志

卫青、霍去病去世之后,卫氏外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官场的人数很多,而这些人并没有能一个个像卫青等那样守规戒骄,而是出现了恃宠而骄、仗势横行的不屑子弟。丞相公孙贺与卫子夫之姊卫君孺所生的儿子公孙敬声,自以为有宫中皇后力量的庇护,作为九卿太仆,他擅自挪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知法犯法,后来,贪污之事暴露,他被抓捕入狱。公孙贺想救他儿子,想出了一个将功赎罪的办法,当时,已诏令抓捕的阳陵人朱安世长期未能归案,公孙贺便主动请缨,请求抓朱安世结案,以此功劳来替公孙敬声赎罪,武帝准奏。后来,朱安世果然被捕入狱,但是,这朱安世却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且干过以巫蛊过天子的事。

武帝历来对巫蛊之事既痛恨又惧怕,当他得知朱安世上告的内容之后,龙颜大怒,便下旨令有司严查公孙父子之罪。调查的结果是丞相公孙贺不顾民众死活,大肆为他的门生宾客获取利益,于是,公孙贺被捕入狱,后来,公孙贺父子两人冤死于狱中。

这里有一个疑问,或许,汉武帝让公孙父子冤死狱中,是他故意借机在清除卫氏的外戚势力,卫青、霍去病死了,朝中丞相公孙贺是卫子夫的大姐夫,公孙敬声是卫子夫的外甥,公孙父子死了,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就没有外戚势力作依托了。

只是,公孙父子之死还不是冤情的结束,接下来的几件事让卫氏的子孙和亲戚接连遭殃。

征和二年春天,涿郡铸铁官员铸铁时,铁水熔化四处飞溅,以谶纬观点看,此乃火生异变,将有大难发生; 征和二年夏天,突发的怪风摧毁了房屋和树木,被认为灾难将来临。同年闰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被查出犯了巫蛊之罪,因而被残酷处死,而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也都因此受到了牵连,有连坐之罪。

这一时期,宫中气氛很恐怖,而越是恐怖,迷信的气氛就越浓厚,年迈的汉武帝此时更相信巫蛊之事了,而且,更可怕的是,原本精明睿智的汉武帝,此时却特别宠信佞臣江充,而这江充又是特别能以巫蛊之事为借口来陷害、打击异己的阴险小人,于是,一个陷害太子的阴谋就开始实施了。

江充与太子一直有过节,太子很讨厌阳奉阴违、装神弄鬼的江充,而江充对太子也很不尊重,于是,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江充虽是小人,却能想得很远,他担心武帝死后,刘据即位后一定不会让他好过的,于是,他便开始设计陷害太子。他向武帝上奏,妄言武帝生病是有人行巫蛊之术在皇帝。此时,轻信佞臣的武帝还下令江充严查巫蛊案情,江充奉旨后带着巫师在城中到处掘地找行咒木偶,一旦在一个地方挖出木偶,他便逮捕周围的人,并以炮烙之刑逼其认罪,城中大众惶恐之极,相互诬告,数万人冤死于诬告。

在这恐怖的气氛中,江充趁机把案情引向宫中,他借口宫中有巫蛊之气,致使皇上久病不愈。于是,江充先是带人搜查后宫失宠嫔妃的住处,之后,他又查到了皇后卫子夫的椒房殿,但并没有能查出行咒木偶。最后,江充直接奔着他企图陷害的目标去了。

征和二年(前92年)秋七月,江充带着巫师到太子的东宫搜查,于是,在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的帮助下,江充在东宫查到了桐木人偶。

太子刘据心里很清楚,桐木人偶并不是他埋的,显然是江充在陷害他,他非常气愤,他立即想去甘泉行宫向武帝申辩,可是,江充拦住了他,不让他离开东宫。

太子急得无计可施,脑子一片混乱。此时,少傅石德向他提出了一个计谋,建议他先起兵杀了江充,再去向皇帝申辩。刘据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起兵。起兵前,太子派舍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向卫皇后报告。卫子夫了解情况后,赞同刘据起兵除佞臣,而且,她还批准使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除奸佞臣的名义征调其他。起初,太子所能指挥的兵马有限,他领兵与江充等人激战,在激战中杀死了江充和韩说,并烧死胡巫师,可是,他们没有能杀了协助江充办案的御史章赣,张赣逃往甘泉行宫,去见武帝。

武帝听了张赣的报告后,他不相信太子刘据会,在他看来,太子一定是受了江充等的陷害才起兵的。于是,他派遣使者入长安查清实际状况,可是,这使者因怕死却不敢入城,他没有进城就折回来,向武帝谎报,说太子是冲着武帝来的。武帝大怒,雷厉风行地采取措施平叛。他令左丞相刘屈氂发兵讨逆,令三辅附近郡县之兵以及二千石以下官吏皆归刘屈氂统领。

在城里,刘据见刘屈氂的兵将逐渐增多,他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他一方面打开长安官狱,放出囚徒以充军,帮助抗击刘屈氂的兵将;另一方面,他又派使者持符节去调长安附近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命令他们以临战的装束前来会师。

可是,太子的动作没有武帝快,武帝早已派侍郎莽通率先到达长水,莽通告知长水校尉,说太子的符节是假的,不能按太子之意出兵。此时,长水的兵支持平叛了;而另一位接到太子符节,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的任安,却不动兵卒,不出兵,只是观望。

此时,太子刘据所率与丞相刘屈氂所率的兵力比例悬殊太大,五日的激战,尸横遍野,太子战败了。七月庚寅日,太子受到丞相司直田仁的暗中帮助,从覆盎门逃出长安,在湖县隐藏在泉鸠里一户人家家中,那一家的主人家境贫寒,靠织卖草鞋来奉养刘据,不久,消息泄露,八月初八辛亥日(前91年9月30日),地方官兵围捕刘据,刘据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在他藏身的屋中自缢身亡,那位收留他的主人与官兵格斗也死了,刘据的二个儿子最后也被害了。

武帝下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回用以帮助刘据起兵、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

此时,卫皇后千口难辨,她确实支持过太子,并下授意过太子起兵清除佞臣,此时,汉武帝怒气未消,在他看来,卫子夫是与太子联手,甚至是的幕后策划者。武帝是深谙帝王权谋的政治老手,他心里有数,之前,卫青、霍去病手握重兵之时,也曾受到不平待遇,此外,不久前公孙贺父子之冤死,再有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受牵连而被害死,这都让汉武帝不会相信卫子夫是清白的,他理解成卫子夫是在为卫家起兵报仇。而卫子夫自己也无法为起兵的事清楚辩解,她明白,她怎样解释武帝都是不会相信的,此时,她只有一条路,那就以死明志,因而,可怜的卫子夫,一生忠诚,一世谨慎,坚守着贤惠美德,最后却不得不身亡。她死后,被用小埋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当时刘据只是惶恐不安而并无谋反意图,汉武帝霍然醒悟,他立即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汉武帝怜刘据无辜,便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之后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天下人闻之,都感到十分悲痛。

可是,与武帝相爱近二十年的卫子夫,似乎被武帝忘了,她的昭雪只有等到后来了。

太子刘据死后,由刘弗陵继承皇位,是为汉昭帝。昭帝无嗣,帝位继承人辗转之后又重归卫子夫的后代,卫子夫的曾孙刘询继承皇位,他“功宗,业垂后嗣”,为大汉开创“孝宣中兴”时代。汉宣帝刘询即位后,立即追赠卫皇后谥号为思后,并在桐柏亭原地建园起冢改葬卫子夫,史称“思后园”。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

窦漪房这个名字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如果说窦太后,那我想绝大部分都知道,随着前几年黄晓明的《大汉天子》和林心如的《美人心计》的热播,窦太后也被世人熟知。但是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大汉天子》的窦太后是一个热衷于权力,并纵容自家的子侄祸国殃民的主,而《美人心计》中的窦太后却几乎就是一位完美的贤后。那么在真正历史上的窦太后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

普通农家女,因缘得以进宫侍奉吕后

窦漪房史书对其生辰并无记载,只知她大概是高祖初年出生在清河郡观津县。其父据说乃秦官,后因秦末选择辞官归隐,但好景不长就其父就因在去河中垂钓的时候不幸落于水中而溺死。之后窦漪房就只得和自己的哥哥窦长君和弟弟窦广国相依为命。

就这样窦漪房度过了复杂而又困难的幼年生活。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独掌大权,而就在数年后吕后为了充实后宫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征集平民清白的女子入宫。如此窦漪房就得以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入宫为宫女,并被分配到了吕后的身边做贴身侍女。

无心插柳柳成荫,误入代国开启传奇的一生

后在做吕后多年的贴身侍女之后,由于窦漪房并不得宠,所以并被吕太后放到了要赐予诸侯王的那一批宫人中。本来窦漪房是想让主管分配的让他帮忙将她分配到离她家最近的赵国。但是谁料不知是忘记还是故意,他把窦漪房分配到了要赏赐给代王刘恒的队伍中。

而后窦漪房虽然知道但已无力回天,皇命难违最终她只能走向代国的队伍中。当然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代国不知何缘故,代王刘恒对于窦漪房那是万分的宠爱,窦漪房在代国没待多久就为刘恒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后世闻名的馆陶长公主刘嫖。

之后在公元前187年更是为刘恒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世的汉景帝刘启。而数年后又生下次子刘武,也就是后世的梁王。不过此时的窦漪房地位并不高,她只是刘恒的宠妾,此时最受刘恒喜爱的还是他自己的那位王后。

文帝刘恒登基,宠妾母凭子贵一跃为中宫皇后

公元前180年独掌大汉数十年朝政的吕后病逝,而随着吕氏外戚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吕后的去世,曾经被压制数十年的刘姓皇族和忠于刘氏的汉臣们开始了疯狂的。最终吕氏一家被全部诛杀,刘姓皇族重掌汉权。

而后陈平和周勃等人商议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公元前180年刘恒登基为帝,在数月后有重臣向刘恒上奏请求立刘启为太子,而后刘恒准其所奏,于前179年立为太子。同时生下刘启的窦太后也因此母凭子贵,被刘恒册封为中宫皇后。

一人得道鸡犬,窦氏家族开始崛起

在窦漪房成为皇后后,她失散的兄弟们在风闻她做了皇后,并都来到长安前往认亲。后窦家在经过窦漪房的考验后,终于被承认,而后窦漪房的哥哥和弟弟相继被刘恒赐予了很多的田产和钱财。

在成为皇亲国戚后,窦家的地位是一路攀升,随着地位的上涨,他们的生活随之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但接触都是些达官贵人,而且由于他们都从小就没有受到什么教育,所以刘恒还特意让一些德高望重的夫子教导他们。也就是如此最终窦氏的两兄弟大多都成为谦逊的正人君子。

因病失明,渐失宠幸

不过好似老天对于窦漪房有些故意为难之意。中年的窦漪房本可享受着无限的富贵,但不辛的是在某一天窦漪房突然因病失明。而随着窦漪房的失明,她开始失去了刘恒的宠幸。

由于她是太子刘启的生母,再加上朝廷重臣袁盎的支持,所以她并没有失去皇后的宝座。不过她虽然保住了皇后的位置,但刘恒却再也未宠幸于她。

其子为帝,自此权势滔天

公元前157年刘恒去世,窦漪房的儿子登基为帝,是为汉景帝。之后窦漪房由皇后升为太后,而窦漪房的弟弟窦广国封为章武侯,同时窦长君的儿子窦彭祖也被封为南皮侯。自此不但窦太后的权势滔天,窦氏一族也开始权倾朝野。

但是窦漪房虽然因为刘启的存在而变得荣耀无比。但是窦太后喜欢的确不是刘启,而是梁王刘武,在窦漪房荣升太后后,她不但赏赐刘武大量的财宝,更是赐予国土四十余县。而且窦漪房还想在刘启死后让刘武继位。

记得在某一年刘启喝醉酒的时候,他口不择言稀里糊涂的答应了他死后会将皇位传给刘武,而刘武和窦太后听到这个承诺,那是开心无比啊。只是显然这句话只是刘启醉酒所言,他显然不会将皇位给自己的兄弟,但显然话已经说出去了,君无戏言啊,不好好在最后他靠窦婴才将此时糊弄了过去。

但是窦太后显然还不放弃让刘武当皇帝的幻想,她几次三番明里暗里的让刘启答应让刘武日后做皇帝,当然最终都被刘启或者其他臣子所拒绝。

而在晚年窦太后的权势则更为强大,一方面因为她的窦家都在朝廷担任要职,另一方面刘启也十分孝顺窦太后,所以在景帝一朝窦太后的权势都是最大的,当然绝对是比不多吕后的。

太皇太后,因病去世

公元前141年,刘启去世,刘彻登基为帝,是为武帝,而窦太后则又变成了窦太皇太后。由于当时刘彻尚年幼,所以此时朝中的大权几乎都为窦漪房所掌控,在此时她的权力才真正能跟当年的吕后相比。

比如当年武帝想推行新政之时,喜欢黄老之说的窦漪房就强烈反对,最终导致武帝新政失败。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窦漪房权势已是无人可挡。不过此时的窦漪房已是快油尽灯枯,最终在公元前135年窦漪房驾崩于长安。

可以说真正历史上窦漪房这个人不像电视剧说的那么好,也不像电视剧说的那么差。她虽晚年因为想让自己的小儿子刘武做皇帝,有些许的犯糊涂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窦漪房作为辅佐两代帝王的功臣,她对于西汉的贡献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她在的那段期间一直坚持采用黄老之说去治理西汉,因此在武帝之前西汉才能越变越富有。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份底蕴,最终武帝才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持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才打出了强汉的名声。最后实际上窦氏一族对于大汉明显是功大于过的,相比吕氏和薄氏外戚,窦氏的所作所为真得就是君子啦。

武庙十哲都有谁

既然能够入列武庙十哲,那都不是一般人,设立武庙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官员,为武将树立标杆,告诉百官何为良将,什么样的良将能流芳千古、留名丹青,这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政治意义如出一辙,所以唐朝才有“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的规定。其实功过千秋自有后世评说,不是武庙里排个座次就能分以优劣的。既然是出于这种政治目的,那么很多因素就会影响人物的排序,比如儒家思想下的忠与仁,统治者需要这种思想驾驭臣下,那么这就是一个重要标杆,因此就会影响对某个人军事能力的判断。

武庙十哲简介

我们知道唐玄宗时为尊儒而大修文宣王庙,以孔子为奉,四子为配,孔子的十位学生为十哲分列。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以祭孔子相同的尊奉姜太公为武成王,将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为武庙,时以姜太公为奉,张良为副祀配享,含张良在内以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列左右。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后来唐德宗时期再增祭古今六十四名将,此处不再赘述。

到了宋朝,从太祖开始更改武庙所祭名将,直到宋徽宗时期才大致成定制,此时的张良已经坐在了姜太公身旁,殿下列左右分列十人,左侧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右侧为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由此可见,宋朝拿掉了白起、吴起,增加了范蠡、管仲、郭子仪。

“太祖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宋史》

白起是在宋太祖时期便拿掉的名将,后列入七十二名将中,白起之所以被拿掉,赵匡胤的理由是杀降,这与其偷得柴氏后的伪善不无关系,草创之际,树立仁慈的政治形象,以便争取统一战争中的民心向背,白起便成为这种政治造势的牺牲品。白起一生七十余战未尝败绩,他的战术思想就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与大多数攻城拔寨争夺战争资源的将领不同,是他所开创的战争特色,并不能认为是不仁之举。再者如长平之战的俘虏,不杀之又如何处置?当时秦国的消耗亦是惨重,杀降是为秦王承担了千夫所指的骂名,要说白起唯一的缺陷就是后期不受节制,有失臣节,但与军事能力无关,他应该算是古代史上最会运用围歼战术的将领。

吴起被拿掉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因为他历仕鲁、魏、楚三国,他担任主帅保鲁国有功、但受鲁穆公猜忌,远投魏国,为魏国打造了特种部队“魏武卒”,夺取秦国河西之地,使秦国百年不敢东进,此后再遭谗言陷害,于是投奔楚国。这些虽有先主不察的委屈,但毕竟是“三姓家奴”,有不忠之嫌;二是其政治才能掩盖了军事光辉,吴起到了楚国之后便一心投入变法事业,与“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齐名,楚国通过吴起变法逐渐强大起来,南征百越、北击魏国、拓地千里。可以说吴起的政治光辉完全掩盖了他之前的军事亮点,所以他被请出十哲可以理解。但范蠡同样是政治光辉大于军事亮点的人物,以范蠡挤掉吴起,我觉得还是后世对范蠡评价更高,特别是“忠以为国”的评价更迎合统治者的喜爱。

十哲分析

  • 战略家行列

以唐朝所列十哲为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战略大师和战术大师。所谓战略大师就是为国家的军事部署及发展方向做出规划,这里主要代表便是唐、宋、元三朝都奉为配享的张良,他与萧何、韩信并列“汉初三杰”,若说韩信是善于攻城拔地的军事家,那么张良便是出谋划策整体布局的战略家,“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说的正是张良。刘邦以汉中为根基,灭三秦定关中,以潼关之险东望中原,这个战略构想便是出于张良。后在形势危急的时候,张良提出的策反英布,委派韩信北击燕赵的迂回战术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以及后来定都之事,洛阳成为六国旧人的主推,张良携陈平等人立谏以关中为都,为汉朝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

一个战略家的思想格局往往比攻城拔寨更为重要,张良如此,诸葛亮也是如此。蜀汉的发展无一例外的是以“隆中对”为基本国策,这个国策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看到了希望。关羽的襄樊之战在战略上并不存在问题,当时的蜀汉已经夺取汉中,刘封、孟达也将上庸三郡收入囊中,此时若想东西连成一线,惟独需要打通襄樊地区。这个战略一旦形成,蜀国北伐的难度将大大减轻,东部战区的贯通性便可有效牵制魏国西线兵马。可惜关羽操之过急,吴国国策“江东对”又与蜀国重叠在荆州地区,故而背信弃义的夺取荆州。诸葛亮在后期的北伐也并非指向关中,而是锁定在陇右、西羌,这个战略目标也很明显,就是控制关中西锤,取得产马地区,赢得羌人支持。

诸葛亮与张良都是战略家,且都在战争中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战略高度远高于实战能力。张良的实战在项羽面前碰壁不少,但好在汉军不缺实战人才;诸葛亮则不同,他需亲自带兵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又亲自北伐,虽取得一定成就,但终无回天之力,因此也饱受后世诟病。

  • 军事思想家行列

如果说战略家的宏图构想富含更多政治意义的话,那么军事思想家则更切合武将之称,或者说是儒将。在十哲里,孙武的成就应该位列军事思想家之首,这个毫无争议,他被誉为“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按道理说孔子为文圣,孙武应该列为武圣,毕竟孙武是与老子、孔子并列春秋诸子的前三席,在实战方面,文献记载有限,但孙武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吴弱楚强的形势对比下,十日武战攻破楚都,至楚几近亡国。孙武的军事思想完全展现在他的著作《孙子兵法》当中,成为古代“兵学圣典”,位列《武经七书》之首,直到今天任然被世界各国学习研究。

田穰苴在历史中的战绩并没有太多记载,但他严厉治军的军事思想被后世树为治军表率。他的军事思想编纪在代表作《司马法》里,但由于年久失传,在后世争议较大。历经唐宋两朝都将其列为十哲,说明其治军思想倍受统治者追捧,但在军事思想家里,兵家四圣恐怕才是最精辟的思想体系,后文逐一介绍。

  • 实战军事家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一身七十余战未尝败绩,真正的常胜将军,为秦效力30余年,攻城70余座,亲自指挥的著名战役如伊阕之战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赵国有生力量全部折损殆尽,一战则国祚走衰。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划者;北线迂回战略的执行者,为汉王刘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时人誉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收录其军事思想。

高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旧唐书》

唐朝的两位名将李靖、李勣都是开国功勋,也都是唐朝开疆扩土的军事担当,两人在贞观三年(629)对厥的征战中有过合作。李靖的主要战绩是统一战争中平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辅公祏,对外战争中灭厥、破吐谷浑;李勣比李靖年轻23岁,在随李世民的统一战争中资历较潜,所以主要战绩偏向于统一后的对外战争,他两度击溃薛延陀,后平定碛北,后又破厥、高句丽,在解决高句丽问题以后,李世民评价他说“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惟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塵不警,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乐毅的名声之大,常有后世人杰自比管乐,他最经典的一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时燕国国力弱小,但他联合并统帅燕、赵、楚、韩、魏五国联军攻打强盛的齐国,连下70余城,打的齐国只剩即墨和莒,从此失去争霸的实力。乐毅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对长期恃强凌弱的齐国造成震慑,从此不再小觑北燕。

兵家四圣与武庙十哲对比

前文已说过武庙十哲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所以就无法权衡哪些人名不副实,李靖、李勣二位名将也不敢排除自卖自夸的成分,所以倒不如和历史上流传的兵家四圣做一下对比。历史上对兵家四圣的说法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九个观点:

  • 一、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尉圣尉缭;

  • 二、兵圣孙武、谋圣鬼谷子、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 三、兵祖吕尚、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 四、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帝师王翦;
  • 五、兵祖吕尚、兵圣孙武、隐圣黄石公、谋圣张良;
  • 六、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兵仙韩信;
  • 七、人屠白起、兵仙韩信、战神李靖、武圣岳飞;
  • 八、兵祖吕尚、兵宗司马穰苴、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 九、兵祖吕尚、兵尊王子成父、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总结出来一共有: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吕尚、司马穰苴、鬼谷子、王子成父、韩信、白起、张良、黄石公、李靖、岳飞、王翦这十五人。除去主祭吕尚,唐朝的武庙十哲与之重叠的有司马穰苴、孙武、张良、李靖、白起、韩信、吴起;没有提名四圣的有诸葛亮、乐毅、李勣这三人。而四圣提名之人未入列武庙十哲的有孙膑、尉缭、鬼谷子、黄石公、王子成父、岳飞、王翦这七人。那就看看这七人中是否能挑选出顶替诸葛亮、乐毅、李勣的人。

首先我们可以排除岳飞,因为他是北宋末期的名将,唐朝设庙时还未出生。其次再排除黄石公和鬼谷子,此二人据传都是隐世高人,传言黄石公是张良的师傅,传授《太公兵法》于张良,张良以此兵书助汉王得天下,在后世的流传下,这本从未面世的兵书被称为天书;鬼谷子则有所不同,他本名王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略家,著有《鬼谷兵法》,但不见传世,反而是《鬼谷子》一书由其学生根据他的言谈编撰而成,其学生包括纵横家苏秦、张仪,军事家庞、孙膑等五百余人,但历史上却无此人实际战例的记载,《鬼谷子》一书虽然被众多军事家研究,但它主讲“阴阳谋略”,并非兵法。最后,排除王子成父,这主要是由于史料对其记载匮乏,只知其为周桓王之子,为避祸乱逃至齐桓公帐下为将,战绩体现于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如此就剩孙膑、尉缭、王翦三人。孙膑是兵阴阳派的鼻祖代表,他辅佐田忌接连击败名将庞,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这两大实战足够验证其军事思想,并留世《孙膑兵法》,以战争规律总结取胜之道,提出“借势”、“必攻”的核心战术思想,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尉缭与孙膑同门,属于鬼谷子门下,是兵形势派的鼻祖代表,历史上关于其记载不多,他的军事思想主要由《尉缭子》传世于后,得到诸多军事家的推崇,此书也入列《武经七书》,尉缭的军事思想局限于理论上,他本人并无实战经历的记载,所以影响力比孙膑逊色许多。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主要战绩是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60万击败项燕,消灭楚国,《史记》评价他与白起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互补的一对将领。

孙膑、尉缭、王翦三人如果顶替诸葛亮、李勣和乐毅,我个人觉得孙膑毫无争议可以顶替此三者任何一人;尉缭则属于军事理论家,没有实战做基础,所以三者皆无法顶替;王翦是实战型军事家,其个人战绩比李勣、乐毅、诸葛亮都要辉煌,虽属于以强克弱,但也多属于大兵团会战,并深入敌国腹地作战,难度系数并不比乐毅、诸葛亮低,所以王翦顶替三者也不成问题。

如果非要退二进二,那么我选择以孙膑、王翦顶替诸葛亮、李勣。我认为诸葛亮更应该称为战略家,其战略眼光也应得到肯定,但战略构想只有成功才能得到证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北伐战略双双失效,这只证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成仁,并不能证明其军事策略的成功。且在同一时代,军事成就在其之上者如东吴陆逊、周瑜、甚至西晋的羊祜,诸葛亮能够跻身武庙十哲,也多因忠义无双的精神,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李勣则更容易理解,诸葛亮好歹是军政一把抓,劳心劳力,李勣在前期征厥是以李靖为主,他是辅助性质的配合进攻。他的最大功绩是独自做统帅击败薛延陀的少数民族联军,后在贞观二十年安抚并平定了薛延陀内乱。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以李勣为辽东行军大总管,取得了征辽战役的全面胜利。后从乾封元年(666)至总章元年(668),李勣彻底攻灭高句丽,获得五部近七十万户民,一百七十六座城,唐至此设立安东都护府管辖。这为唐朝开疆扩土贡献不少力量,但相比较王翦的横扫三晋、攻灭楚、赵所得领土又逊色一些。

综上所述,唐朝所立武庙十哲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但不能说名不副实,唐初所立十哲皆是兵家丹青流芳的圣贤良将。只能说如果要将此十哲做出替换,我个人觉得以孙膑替换诸葛亮、王翦替换李勣。名单为白起、韩信、孙膑、李靖、王翦;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旧唐书》、《三国志》、《汉书》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